岁月艺术馆3F
传承——厚拙苍润既明风作品展
新闻来源: 时间:2017-12-06 点此次数: 次
传承——厚拙苍润既明风作品展
学术主持:魏学峰
主 办: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岁月艺术、四川浙商美术馆
承 办:岁月艺术馆
参展艺术家(按艺术家年龄大小排序):
刘既明、李琼久、冯建吴、魏传义、谭昌镕、陈承基、邓嘉德、汪晓灵、刘德扬
开幕时间:2017年12月9日 14:30
展览时间:2017年12月9日-12月19日
咨询电话:028-86787718
展览地址:岁月艺术馆(成都市锦江工业园区三色路38号博瑞·创意成都B座2F/3F)
传承——厚拙苍润既明风作品展
学术主持:魏学峰
主 办: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岁月艺术、四川浙商美术馆
承 办:岁月艺术馆
参展艺术家(按艺术家年龄大小排序):
刘既明、李琼久、冯建吴、魏传义、谭昌镕、陈承基、邓嘉德、汪晓灵、刘德扬
开幕时间:2017年12月9日 14:30
展览时间:2017年12月9日-12月19日
咨询电话:028-86787718
展览地址:岁月艺术馆(成都市锦江工业园区三色路38号博瑞·创意成都B座2F/3F)
海上明月 巴蜀清风
——论刘既明先生的艺术与传承
文/ 魏学峰
刘既明先生(1899-1980)是20世纪四川最具影响力的花鸟画大家,也是海派艺术在蜀中最早的传播者之一。先生原名济民,字正安,号晴禅,晚号既翁,寄岷老人,得月停云之馆主人,重庆梁平人。既明先生幼时牧樵乡野,后入回澜小学及梁山中学,毕业后任教乡村小学。1923年,心怀宏志的既明先生来到成都入四川国学院,同年转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返川,先后在四川艺术专科学校、岷江大学艺术系、成都师范大学艺术专修科、西南实用艺术职业学校、南虹高级艺术职业学校担任国画教授(兼任四川艺专、南虹艺专教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从事美术教授,并被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数十年间笔耕不缀,名扬巴蜀。
既明先生出生在文化氛围极浓的川东小县梁平,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双桂堂被称为西南禅宗祖庭,大竹破山海明和梁山竹禅两位高僧皆出于此。破山和尚俗姓蹇,字懒愚,号净心上人,为明初大学士蹇义的后裔。破山书法苍劲疏狂,气度超逸。竹禅诗书俱能,其水墨人物、山水、竹石自成一派,两位高僧都有大量墨迹流布于此,这对少年时的既明先生选择艺术的道路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起源于清初的梁平的年画也被誉为四川三大年画之一。它以浪漫主义手法,大胆的艺术提炼,充满乡土气息的情调而独具艺术价值。梁平也是竹帘画的重要产地,它以色泽典雅、工艺精细而闻名远近。这些纯朴而充满生命力的民间艺术也深深植根于既明先生心中。
青年时代的既明先生有幸进入上海美专这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圣殿。校长刘海粟先生是近代叱咤风云的艺术豪杰,被康有为誉为“天纵之才”,深受传统熏陶又遍游欧洲诸国。海粟先生主张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同时也在探究西方艺术的蕴奥,在教育中极力主张学生保持自己的个性,做“追求中的画家”。我们只要追寻上海美专的教学设置,便可从中了解其艺术教育体系。上海美专是我国最早引入西方美术教育学体系的新型学校。教师中有留法的傅雷、庞薰琴、江小鹣、滕白也,留日的关良、吕澂、倪贻德,还有俄国的普特而斯基、史都宾、比利时的盖大士等外教。更多的是活跃于江南一带的画家。既明先生在校期间,中国画科先后由诸闻韵、许祖荫、钱瘦铁三人担任主任。中国画教育有:诸闻韵、朱蓉庄、陈摩、马孟容、郑岳、汪仲山、陈伽仙、吴仲熊、汪琨、郑曼青、贺天健、孙松、王师子、黄小汀、符铸、郑午昌、王甄、许徽白、高言志、张大千、马骀、张善子、汪亚尘、潘天寿等人。中国画史论及美术思潮的主讲教授是郑岳、滕固、华林、姜书丹、黄宾虹等。担任金石学、书学、诗学教学的是钱瘦铁、楼辛壶、朱光、许祖荫、许醉侯等,这些教师,绝大部分是活跃于海上画派的名家。此外,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胡适等文化大家也常来举办讲座,他们带来较之以往不同的视野,有一种与传统思想不同的新风和艺术的自由。既明先生正是从中汲取了多重的艺术养分。当时的上海也正是海派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早期的上海画坛流行的是吴门画风,从咸丰、同治始,浙江籍的画家雄踞上海,实际上,海派就是浙江画家到上海所形成发展的结果。严格讲,海派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绘画流,海派中有两股支流,一是任熊、任薰、任颐一支,主要传承陈洪绶的画风;另一支是赵之谦、吴昌硕为代表,基本源于清中期的扬州画派,但又融入金石派的,从而提升了海派的影响。既明先生有幸结识吴昌硕这位海派巨匠,感受到昌硕先生艺术的雄浑朴茂、古拙奇肆以及整体的诗意美,更感受到民族艺术的永恒价值和画家人格精神对于艺术技巧传达的意义。既明先生把海派艺术的火种带回巴蜀,影响了四川画坛近一个世纪。
既明先生用笔疏放豪宕、墨沈淋漓,他游心青藤、白阳之间,又深究恽南田、华喦、李复堂,兼具陆廉夫之雅静,张子祥之秀逸,赵之谦之古丽,吴昌硕之浑厚、设色雅淡、功力纯粹。他笔下的紫藤、墨竹、八哥、芦雁……,无不作写出富有生机物趣的自然形象和明洁清润的墨彩效果。画面显现出气闲神静,清逸温雅的意味。既明先生无论是巨构还是小品俱能笔墨松秀灵活,突出笔墨自身的价值。以画芦雁为例,历史上最善者当推扬州八怪之一的边寿民,这位筑屋苇间亦在这里度过半生的画家朝夕盘礡草亭,煮茶焚香,面对荻风萧瑟,群雁鸣飞创作出了无数笔带风雨的佳作。在技法上,边寿民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随意而行,形成了个性化的新模式。既明先生的芦雁较之苇间居士更为舒松鲜活,写的感觉更浓,墨中有色,色中有墨,有流动感的运笔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处理,更是画家生命的真诚呈现。
既明先生的作品极富天趣,笔到意生画与神契。品他的作品,总让人感到一种纯净的真情。一种细致入微的对生活深挚、真诚的恋情。这种艺境中的情愫,缘自画家自我最深的心灵,所以无论命运的航船飘向何方,他总能保持平淡天真,清高拔俗的品格。既明先生历经坎坷,特别是动荡年代与画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冲突构成的复杂部分,是理解他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画家通过情感符号的创造去表达内心体验,内在情感。既明先生的作品既没有明清文人画那种清高孤寂,也没有海派艺术的倾向,而是在墨彩清淡中追求诗意的表达。
既明先生不仅是杰出的画家,同时也是优秀的美术教育家。20世纪50年代以前,既明先生执教于多所美院,培养出冯建吴、李斛、席德进、李琼久等画坛大家。从五十年代起,不少艺术青年又问学于先生,四川现代花鸟画家都直接或间接聆听过先生的教诲,既明先生堪称花鸟画领域的一代宗师。
此次传承展,不仅呈现了既明先生各个时期的精品,也汇集了冯建吴、李琼久、谭昌镕、魏传义、陈承基、邓嘉德、汪晓灵、刘德扬八位刘门弟子的佳作。他们继承了既明先生几十年探索所形成的艺术体系。或得其法,或得其韵,或得其姿,或得其意。
建吴先生承金石派雄健朴茂之气,又将诗书之韵注入画中,高古奇拙、苍茫老辣,其作显示出一个儒者内蕴的生命张力和浩然之气。琼久先生的花鸟多写峨山奇花珍禽,他引书入画,豪迈沉雄,气势纵横,其线条遒劲古拙,结构大开大合,开嘉州一派新风。昌镕先生工写兼擅,所作气旺神畅,浑然天成。其作品将文人画与民间艺术巧妙结合。他笔下既有纯色法,也有复色法,在自由疏放中形成了富有艺术个性的谭氏画风。传义先生兼治中西绘画而又能使两者相通融,其画笔墨奔腾畅达,一改传统写意文人画儒雅内蕴的气质,墨色相撞相融合,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使画面充满视觉张力。承基先生以淡色与水墨作写意花鸟,在继承文人意笔写意的同时,将传统笔墨状物上升到抒发个人情感的主观表现主义,清幽古淡,简约雅致。嘉德先生工笔上溯两宋清新隽逸,典丽幽微。其写意巧拙相济,朴质淳真,他以现代人文精神,构建了淡泊、雅洁的情调,深得文人写意之神韵。晓灵先生将绘画的装饰性与写实性相融,把勾染、没骨、写意统一于笔端。强调笔墨语言的概括性,抒情性,笔韵流畅,气息清和。德扬先生诗画并茂,睿智出新。他很好地处理了形和意之间的关系。重在意趣性情,其写意中兼工笔,墨韵中见色彩。在起伏的线条中透示出对自然的依恋,对人生的感悟。
八位画家只是既明先生众多弟子中的一小部分,也是当今巴蜀花鸟画坛中杰出的画家。既明先生从执教美专到师徒授业,他总是不断地传承着巴蜀文化基因,汲取着蜀人的智慧,弘扬着巴蜀文人的精神,而他的弟子们也不断地审视着自己的存在与文化环绕及审美的心态,在和历史图像交融与文化碰撞中,达到自在意识的精神超越。事实证明,人类美术的历史,都是美的创造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